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

作者: 时间:2021-12-20 点击数:

bat365在线登录入口

二一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双高计划”建设攻坚之年。

2021年学校总体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双高计划”建设为重点,以编制bat365在线登录入口“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为契机,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行提质培优工程,坚持“院园融合”办学特色,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提升内涵建设,发挥示范引领,加快进产教深度融合,增强技术技能积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以昂扬的姿态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百年,为学校的“十四五”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领会其核心要义,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基层党(总)支部集体学习方案,按照年度学习计划,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确保时间、人员、内容真正落实。将党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列入党员干部和师生学习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把握正确导向,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全校师生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精心组织主题宣传活动。围绕迎接和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精心策划组织主题宣传活动。持续加强正面宣传,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解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新政策新举措。注重挖掘典型,树立先进,加强引导,广泛宣传报道师生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讲好火大故事、传播火大声音,营造学校良好舆论环境。强化对外宣传,提升bat365在线登录入口在省级以上媒体的宣传频次和质量,力争在更多的主流媒体、教育主管部门媒体上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与办学成果,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度和美誉度。

(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六项责任制”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十项责任制”,加强课堂、网站、自媒体、论坛、讲座、教材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完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分析、研判和防控机制,提升网络舆情预警、分析和应对水平。抓好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校园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二、深化改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联动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立学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完善落实校院二级管理改革,做好放管服,激发二级单位办学活力。稳步推进机构与岗位设置工作,调整职能部门,建立职责明晰、管理规范、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五)理顺学校管理体制。针对学校现行“省管、市属、区办”的办学体制,认真梳理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问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区党工委支持,有序化解学校办学体制“双重主体”导致的人事自主权不够、资金支持和管理使用受限、办学条件明显不足、区级政府管理权责不对等等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努力争取市政府理顺学校管理体制,将学校划归市政府统一管理和财政拨款,实现“市属、市办、市投”的办学新格局。

(六)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发展成果,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严控关键环节,严格执行规划前期调研、意见征求和咨询论证等程序,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配套做好专业、课程、师资、科研继续教育等各方面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与国家、教育部、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与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双高计划”建设方案、职教本科战略等的衔接工作,提升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七)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为导向,引导全校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把《总体方案》纳入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培训的学习内容,抓好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全面对标对表《总体方案》,并结合负面清单,坚决把与《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一律改过来,对各项规章制度作一次全面的清理,并结合职责及时制定配套政策、配套制度,狠抓落实,奋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八)全力推进“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健全“双高计划”建设组织机构,配强工作人员,加强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的统筹组织与协调管理。健全双高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制定项目管理办法、资金使用办法及绩效考核与激励办法等相关制度。对建设任务、标志性成果和特色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统筹制定任务落实分解表。对照任务落实分解表,建立任务检查台账和任务整改台账,确保双高建设各项任务、标志性成果和特色项目如期完成。

(九)着力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举全校之力建好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群,按同样标准建设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专业群、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积极谋划第二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申报工作,建好国家级专业群,带动省级和校级专业群梯次发展、整体推进。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及前沿新兴产业,按照中山现代产业体系需要,重点做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专业群建设。对照新修订的专业目录,调整部分专业、积极申报新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实施专业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立健全专业认证、质量评价、专业预警机制。持续开展校内专业(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进一步强化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

(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双高”建设要求,推动“三教”改革,根据专业群的发展要求,做好教师团队建设、教材编写和现代职业教育教法改革等工作。认真落实“双高”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专业(群)依托同类专业、行业资源,自主开展或联合共建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大资源库的推广和应用力度。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普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国家、省(市)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打造1-2支精品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开展教学单位教学绩效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等制度修(制)订工作,强化对教研室教研活动的指导、督查工作。规范日常教学管理。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十一)强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和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协同育人项目(含4+0、2+2、3+2、专升本等)试点等工作,健全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精准育人机制。对照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标准,做好职教本科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和课程体系建设等工作,按国家政策适时开展职教本科试点。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促进“课证赛”一体化教学。规范实训室建设,提升实验室使用效率,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实施实训室安全监控与管理平台建设,实施一批重点实训室建设项目。

(十二)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完成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建设。适应“互联网+”信息化环境及学生学习特点,加快智慧教室建设,推进信息化“课堂革命”,服务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助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钉钉办公平台功能,有序推进粤政易网络办公平台,做好各信息化平台的兼容、完善和规范工作,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加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创新读者服务模式,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

(十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修订学校章程,以章程为核心,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做好“废、改、并、立”工作,形成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加强对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与教育。加强督办力度,加大违章违规处罚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和完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领导体制和治理体系,细化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修订“三重一大”制度,不断推进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的作用,保障师生依法、依章程参与学校管理。依法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加大主动公开力度。

三、提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与质量

(十四)增强服务地方的示范引领能力。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主动对接行业产业发展要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双区驱动”、“一核一带一区”、“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湾区枢纽、精品中山”等国家和广东省总体战略布局以及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校、地、企深度融合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国(境)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申办中外合作办学资质,拓展合作新渠道,提升服务中山经济发展战略的能力。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十五)持续深化院园融合。构建新型校企合作董事会,建立领导联系企业新型制度,完善校企合作治理机构。升级院园融合模式,围绕中山市和火炬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中山九大市级产业平台,构建“产教融合分中心”。进一步深化与翠亨新区、南头镇、横栏镇、华为、中包联等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在机制体制、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创新。鼓励各二级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企业深度合作。推进华南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学院的建设,把学校专业发展与中山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以南头产业学院样板,打造若干产业学院,使其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名片,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

(十六)增强服务地方的技术支持能力。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校内科研设备仪器共享等科研激励机制,健全科研约束机制,规范教科研项目的过程与经费管理,激发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活力。鼓励教师及科研团队开展横向服务,积极承接技术研发和技术培训项目,形成一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带动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与质量双提升。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以培育“双高计划”标志性成果为导向,紧跟企业、产业发展需求,柔性聘请科研导师组建科研创新团队,与相关高校和企业联合申报高层次项目,力争实现国家级项目的数量突破。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大力开展应用研究,着力推进教研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对外科技服务项目10项以上,年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

(十七)做大做强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品牌。推动与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合作项目,引入1-2所国内高校研究生项目,建立火炬职院学习中心,形成学历教育层级完备“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链条。扩增校外教学点至15个以上,覆盖中山市经济强镇(区)。加快推进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认定工作,加快实施成人学历教育线上课程开课模式,推行企业员工学历“订单培养”+“移动课堂”模式,确保学历教育年招生人数不低于1000人规模。立足中山市及开发区,提升培训承载力。加快建设完成“互联网+技能培训”,优化遴选培训师资。建设职业培训课程标准与职业培训VI形象体系。综合利用合作大楼等场地建设改造数间标准化培训教室,加强继续教育学院统筹指导功能,健全职业培训工作与职称评审相衔接的激励机制。确保2021年继续教育目标收入到款额1200万,培训规模不低于80000人日、12000人次。

(十八)进一步提高招生就业质量。适应国家招生和就业制度改革要求,坚持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招。继续做好学考、3+证书、自主招生、普通高考等类型招生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着力提高生源质量。高质量完成上级安排的高职院校扩招任务。进一步改进就业指导,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成才观和诚信教育,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强化校地、校企就业供需对接,强化订单培养,确保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0%,最终就业率不低于95%,不断提高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努力为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急需人才。

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十九)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格局,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专项工作。以建党100周年为主线,以青马工程、青年大讲堂等为载体,强化对学校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聚焦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挖掘专业课程中的 “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效协同课程体系。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开展“文明风采”活动。强化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好“网上重走长征路”学习教育工作。

(二十)强化学生管理。进一步加强学生常规管理,抓好迎新、开学、毕业等环节,严格防控疫情。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教育培训体系,全方位提升辅导员能力素质。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突出学生群体中典型的引领示范和朋辈教育作用,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国学日等活动,打造学生活动品牌。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委员的深层次培训,落实心理问题学生的帮扶方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校学生会改革项目落地落实。进一步落实助学贷款政策和退役士兵学生资政策,推进精准资助,推动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途径。高标准完成大学生征兵任务。

(二十一)强化技能竞赛。建立教学技能大赛校、省、国家三级竞赛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等全国、全省各类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切实抓好学生技能大赛的组织、培训和参赛工作,力争在国家级竞赛中取得突破。积极承办教育行政部门和人社部门的技能竞赛、主办相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或区域组织)技能竞赛,争取各类省赛、国赛赛点资格,彰显学院办学实力,激发师生的参赛热情,提升师生的专业技能,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二十二)强化创新创业。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系统推进通识教育、专创融合教育、创业精英教育。总结经验,开展创业大赛项目遴选、培训、培育,力争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再创佳绩。以“榕树下”学校创业孵化一条街为基地,开展创业大讲堂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打造“榕树下”创业文化品牌,营造校内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加大学校创新创业宣传力度。

五、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十三)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认真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抓实师德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等日常工作。将新时代师德规范各项要求融入到人才引进、人才选拔、职称评审、考核评优、项目申报等教师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师德“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惩处师德失范行为。树立、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推进“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全面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大力营造重德养德良好风尚。

(二十四)壮大教师队伍提升“双师”素质。积极争取开发区支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成2021年人才引进计划,壮大教师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选送优秀年轻教师提升学历学位,不断优化学校师资队伍。完善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行业跟岗锻炼等措施,继续推进“深海探珠”计划。继续完善教师工作室机制,落实质量提升工程,打造1-2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或院士工作室。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开展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教师全员、分层、分类培训。提高教师教改、教研、实践能力。积极申报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十五)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坚持优绩优酬,完成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修订工作,统筹完善各项配套文件。加强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修订完善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优化职称评聘办法,组织完成年度高、中级职称评聘工作。进一步健全以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为主要内容的人事政策体系,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支撑环境。继续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认定工作。

六、全力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做好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加快补齐校园文化建设短板,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总结办学17年来的精神财富,凝练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凝聚思想共识,培育火炬职院独特的大学精神。整合优秀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等资源,让校园文化融入更多的中山元素。挖掘校友文化资源,打造校友创业文化“一条街”、“示范区”。开展“感动火大人物”评选活动,表彰一批为学校作出突出贡献的师生员工。汇聚园区产业文化,建设园区产业文化“大观园”,实现“院”“园”在文化层面的融合。做好校园环境建设,体现学校人文特色。

(二十七)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扩建工程建设,细化扩建工程大楼的布局方案。重点做好学生宿舍改造等基础设施维修改造提升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杜绝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提升饮食服务水平。完成校内资源梳理、调配工作,提高资产使用率。加大资产清查及处置力度,全面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认真落实《采购与招标工作管理办法》,加强招投标的规范化管理。抓好年度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等全过程管理,加快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率。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

(二十八)提高安全防控水平。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开展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和化解,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扎实建设平安校园。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教育。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增强综合处置能力,确保学校和谐稳定。

(二十九)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按照上级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学校2021年春秋两季开学及毕业生离校等工作方案、相关部门防控职责与任务,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按照“防输入、防反弹、防突发、松懈”要求,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疫科普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能力。严格日常管理,严格活动管控,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实训室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与安全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完善应急预案,与卫生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十)凝聚学校发展合力。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与中国包装联合会合作,落实中包联与开发区管委会共建学校事宜。挖掘校友资源,服务好校友企业,增强校友反哺力度,有效激发广大校友支持学校发展热情。扎实推进外联工作,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更大的支持力度。推进与行业协会、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更好服务高水平发展。

七、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十一)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推动党建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确保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学校有效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提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创建“双高”院校的奋斗目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全方位。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六级责任清单与任务清单。

(三十二)强化规矩和纪律意识。聚焦“两个维护”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健全牢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履行“两个责任”,强化“一岗双责”管理。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针对问题高发领域和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对重要风险事项的事前监督、全程监督,做到关口前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开展科研经费专项审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校企合作办学项目等专项审计,全面落实市、区、校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一步丰富监督形式,探索建立校内巡察制度,综合运用巡察成果,狠抓整改落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督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情况;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问责利器作用,进一步倒逼责任落实,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从严从实加强纪检队伍建设,提升纪检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十三)夯实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指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实施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深化“学习·诊断·建设”行动。扎实开展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打造 “样板”党支部5个,教师党支部书记 “双带头人”工作室3个。全力打造“党建铸魂+特色育人”的主题党建活动,落实“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强化组织阵地建设,建设党建小园和党建文化长廊,每个党(总、直属)支部建设1个党员活动室。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按要求做好在师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三十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根据机构设置方案,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配齐干部队伍,完成中层干部选配工作。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力度,加强干部梯队培养,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结合岗位职责,加大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和政治定力;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敢担当。

(三十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切实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继续开展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扎实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持续巩固提升巡察成果。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师生、赴基层调研制度,坚持把党建工作同学校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同步谋划、同步考核,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在学校落地生根。

(三十六)扎实做好统战、群团工作。构建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大统战工作格局,着力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组织召开教代会、学代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畅通沟通渠道,着力解决教职工最关心的各类问题。坚持党建带团建,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工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加强退休教职工管理,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版权所有 © bat365在线登录入口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中山港大道60号 邮编:528436    电话:0760-88291180

页面总访问次数:
Baidu
sogou